唐朝太平公主,武则天夸她:很像我!扶两位哥哥上位,命运如何?

  lucy668      2024年02月21日 星期三 上午 9:21

近日,唐代太平公主的宅院在河南洛阳被发现,引起人们考古兴趣的同时,再次将这位唐朝时极其著名的公主推至幕前。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最小的女儿,她从小就深受父母的宠爱,长大之后足智多谋,经常跟随母亲武则天处理政事。武则天登上皇位之后,太平公主仍然倾向于李唐王朝,曾经先后扶持自己的两位哥哥登上皇位。可是,就是这么一位李家的忠实拥护者,最后却被自己的侄子,唐玄宗李隆基赐死。拥护李家半生,却落了个这样的命运,实在让人为她叹息。太平公主剧照,网络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武则天的爱女太平公主大概出生于公元665年,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最后一名子女,也正因为如此,她深得父母和各位兄长的喜爱,武则天尤其宠爱她,认为在众多子女中她最像自己。太平公主16岁的时候出嫁,驸马当然经过千挑万选,就是城阳公主的儿子薛绍。婚礼按照唐朝时的风俗于傍晚时分举行,当时的场面十分隆重,由于现场的灯火太多,以至于路两旁的树木都被烤焦了。然而,金碧辉煌的婚礼只给了婚姻一个美好的开始,太平公主没想到她很快就迎来了凄凉无助的婚姻结束。太平公主和薛绍结婚7年后,688年,薛绍的哥哥薛顗因为参与唐宗室弟子的谋反而被处死。虽然薛绍并没有参与其中,但是思路清奇的武则天显然不想让自己的宝贝女儿生活在顶着罪名的人家里,她下令把薛绍杖责一百,然后投入狱中。不久之后,这位城阳公主的儿子、当朝驸马就被饿死了。武则天剧照,网络图七年的婚姻生活,太平公主和薛绍一共生育了二子二女,薛绍死的时候,他最小的儿子刚刚满月。武则天满心爱护自己的女儿,可是却全然没有顾虑到从此四个外孙就失去了父亲。看上去满心都是为了太平打算,其实又何尝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欲呢?此时的太平公主不过二十三岁,她的命运就被母亲牢牢握在手中。可是即便如此,身为武则天最宠爱的小女儿,太平公主或许应该感到庆幸,庆幸自己的命运终究是比几位哥哥要好得多:她的六哥李贤被母亲流放到巴州,已被逼迫自尽;七哥李显继位不过55天就被武则天所废,贬出长安,战战兢兢地做了庐陵王;八哥李旦也曾短暂临朝称制,可是最终他也没能敌过母亲称霸的雄心,被软禁在皇宫之中,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非但不能主事,还失去了基本的自由。相比之下,太平公主过得悠闲自在,除了失去驸马薛绍这一件事不称她心意。武则天再次对小女儿表现出特别的关爱,薛绍死了以后,为了安慰寡居的太平,武则天特意破例将她的封户加到1200户,远远超过唐朝公主食封不许超过350户的标准。赏赐了足够的财物之后,武则天仍然觉得不够表达自己的深爱,于是又紧锣密鼓地为太平张罗第二门婚事。这次,她看中了自己的堂侄武攸暨,为了让太平公主名正言顺地嫁给武攸暨,武则天处死了武攸暨原来的妻子。武攸暨做了当朝驸马,可是他性格谨小慎微,根本就无法约束酷似其母的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公然蓄宠,眼前走马灯一般换着红人儿。二、最像武则天的孩子太平公主嫁给武攸暨两个月后,武则天登基,改唐为周。太平公主看着坐在那个尊贵位置上的人由父亲换成哥哥李显,然后又换成哥哥李旦,最后,稳稳坐在那个位置上的,却是最疼爱自己,也最有谋略、最有手段的母亲武则天。太平公主自幼聪明,长于深宫之中自然比普通人更多机会接触权谋,当然也能够更深刻地领会这些。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权力表演中,她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更何况武则天之所以疼爱她,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她酷似自己,在她的内心深处,同样有着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只不过在母亲的压制下,她并不敢太过张扬。配图武则天很懂自己的女儿,她登台以后,给太平公主提供了许多机会,经常和太平公主商议政事,使这位年轻的公主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政事之中。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之下,太平公主学得快,掌握得也多,很快成为当朝掌握权力的四大人物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上官婉儿、武则天宠信的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三、李唐拥护者虽然大权在握,虽然武则天十分喜爱和信任自己,但是太平公主从心里一直都是李唐王朝的拥护者,所以在她握有大权之后,更多地是为自己的兄长、为李氏家族谋求利益,为此经常使用计谋设计张昌宗等人,武周时期著名的酷吏来俊臣被铲除也有她参与运作的力量。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太平公主参与并设计杀死了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扶助哥哥李显重新登上皇位。事成之后,太平公主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她的哥哥李旦则被封为“安国相王”,兄妹二人成为唐中宗李显十分倚重的皇室力量。四、第二个武则天事实证明,虽然李显被推到了那个位置上,但是他性格懦弱,没有像母亲武则天那样杀伐决断的能力。在被废为庐陵王期间,李显每天提心吊胆,多亏妃子韦氏的安慰和鼓励才支撑了下来,因此即位之后,他马上就立韦氏为皇后,并且不顾父亲和母亲的前车之鉴,让韦后参与到朝政管理之中。韦后剧照,网络图参与朝政,手中掌握了权力,这极大地刺激了韦后的野心,很快,在她周围就形成了包括她的女儿安乐公主、亲家武三思等在内的巨大势力集团,他们铲除异己,陷害不归附的大臣,甚至计划废掉太子李重俊,根本不把唐中宗李显放在眼里,李显对此居然都无能为力。公元710年,李显崩,温王李重茂即位,韦后升为皇太后。但是,尝到权力滋味的韦后并不甘心居于幕后,当时的禁卫军、尚书省等重要部门都在她的掌控之中,更有大臣投其所好,劝说韦后效仿武则天登基。韦后何尝不想继续将权力牢牢掌控在手中?只是多年的斗争经验告诉她,只要有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在,她就不能顺利登位。于是,一心想当皇太女的安乐公主开始与人密谋除掉太平公主和李旦。李旦柔弱顺从,但是他的儿子李隆基却英明勇猛,李隆基果断和太平公主联手,诛杀韦后、安乐公主等人,李重茂迫于形势,让位于李旦。经此一役,太平公主晋封万户,达到她权势的顶峰。五、权势熏天李旦再次登上皇位,和第一次做傀儡不同,这一次他真正掌握了权力,并很快将权力运用得得心应手,朝政呈现出振兴的气象。不过,李旦虽然具有进取精神,也颇有能力,但是他仍然十分倚重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他即位之后就任用了姚崇和宋璟两位贤相,每当宰相和他商议政事的时候,他首先问的一句话就是:“可曾与太平商量过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他就会继续问道:“可曾与三郎(指李隆基,排行第三)商量过吗?”如果两个人的意见都很明确,他才会据此做出决定。李隆基画像在李旦的信任和重用下,太平公主对很多朝中大事都拥有决策权,她一句话往往就能决定官员的升迁或者降免,所以朝中大小官员都会跑到她跟前去讨好,趋炎附势的人数不胜数。太平公主权势熏天,甚至超过唐睿宗李旦,但是在满朝皇亲国戚和文武大臣之中,却仍然有一个人让她感到畏惧,那就是太子李隆基。李旦继位之后,原本应该立长子李成器为太子,李成器深知三弟李隆基的胸怀和能力,于是再三推让,坚决不做太子,李旦就顺势将李隆基立为太子。李隆基自幼丧母,成长于皇室内乱之中,在漫长的幽闭生涯中,他见识了为皇权争得你死我活的皇室宗亲和武氏权臣,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应该具备怎样的勇气和胆魄。所幸,他并不缺少掌握权力应该具备的勇气和胆魄,他的英明神武当时少人能及。六、走向末路这样一位皇储,显然让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十分忌惮,她知道,只有动摇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她才能有更多机会。配图于是,太平公主施展各种手段,包括在李隆基身边安插耳目,破坏李隆基和李旦的关系,她还四处散布谣言,宣称李隆基并非嫡长子,不应该被立为太子。她甚至不惜直接在路上拦住宰相和大臣,鼓动他们上奏改立太子,但是却被宰相严辞拒绝了。李旦既想维护手足亲情,保全太平公主,自己唯一的妹妹,又想维持朝廷的稳定,将权力平稳地过渡到英明君主手中,左右权衡之下,他选择于712年八月传位给李隆基,自己退位当了太上皇。太平公主不想轻易退出权力中心,于是召集多位大臣,密谋废掉李隆基。李隆基得到消息之后,先下手为强,将附逆太平公主的党羽尽皆捕获并先后治罪。三天之后,李隆基下诏,太平公主被赐死在家中。这位一生享尽荣华富贵、曾经权倾朝野的唐朝公主终于走到了她生命的尽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知道她是会留恋曾经拥有的权势与财富,还是会悔恨,不应该让权势和欲望迷惑自己的心智与双眼,最终走向这不归之途。



唐朝太平公主,武则天夸她:很像我!扶两位哥哥上位,命运如何?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了解,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