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集团如何?
lucy668 2024年01月05日 星期五 上午 6:52
先说结论:
曾经中国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扛把子。随着新能源行业不断发展,未来上海电气将因为布局缺陷,体制问题,营销能力以及政治高度等问题无限沦为国内第二梯队的能源装备制造商。
1.布局缺陷
上海电气兴于火电也败于火电。老闵行曾经的四大金刚让上海电气在中国火电蓬勃发展的年代吃尽了红利,但在新能源转型工作上却总是慢半拍。首先是光伏行业接近于放弃,储能行业几乎是节节败退,即便是和国轩高科组成合资公司号称要大力发展电池行业,但也传出要分家的消息。氢能领域虽说有所布局,但也完全没有自己的研发团队,纯属雷声大雨点小。风电行业算是一个转型亮点,尤其是在海上风电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但在厮杀激烈的行业内部也只能在一众品牌中做至第二梯队。光热行业涉足较早,但却未能打磨出自己的技术能力,只是在迪拜项目中以EPC角色在世界上崭露头角,现在已经被国内众多玩家抛至身后,曾经的光热追风少年现已无人问津。总之上海电气的所有新能源布局都是以技术合资为切入点来获取项目,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只关注项目管理而忽视技术引进,再加上决策犹豫不决的国企通病,逐渐沦为行业二梯队。
2.体质问题和营销能力
上海电气是上海市属国企,体制决定了再灵活也躲不过大锅饭的特性,所以一线的营销人员战斗欲望不可能被完全激发出来,不可能在和民营企业的角斗中脱颖而出,更多的是吃以前的存量客户和不那么优质的项目。其实这不是上海电气一家的问题,而是制造业国企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凡是高度市场化的制造类行业,国企基本都是在第二梯队徘徊,汽车行业很好的反映了这一事实。
3.政治高度
我刚提到上海电气是一家上海市属国企,而并非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中央企业。系统不同,行政级别不同这就决定了上海电气的管理者很难很难通过职务调动去往央企任职。众所周知,能源行业的开发企业几乎全为央企,中国人讲究朝中有人好说话,上海电气因为缺乏和这些能源央企的纽带联系从而在订单获取上存在一定被动。大家可以看一下东方电气(央企)这几点的营销成绩,再去关注一下五大发电集团一把手有几个是从东方电气出来的,大概可以明白其中的奥妙。
写在最后:
想躺平,可以来;想赚钱,请三四;想学本领,请谨慎选择业务板块,上海区域的能源行业对上海电气的认可度还是不错的,对于大家的跳槽很有帮助
